荀瑶向韩、魏、赵三大夫勒索土地,只有赵襄子拒绝,仿盛大热血传奇网页版,荀瑶联合韩、魏两氏攻打赵襄子,赵氏失败后退守晋阳,荀瑶包围晋阳长达两年,即将攻破晋阳之时,韩、魏倒戈,与赵氏联合反攻荀瑶,最后,荀瑶被活捉,家族全部被杀,荀瑶被斩首,赵襄子用他的头颅做成“首爵”,也就是喝酒用的酒器。
荀瑶(前506-前453年),即智瑶,因智氏源自荀氏,故亦称荀瑶,谥号“襄”,史称智襄子。春秋晋国执政大臣,为了恢复晋国霸业,增强晋国实力,智襄子以身作则向国君献出万户封邑,韩氏、魏氏也随后献出封邑,唯独赵氏不肯献出封邑,智襄子于是率韩、魏两家一起讨伐赵氏。在即将获胜之际,韩、魏两家突然倒戈,与赵氏联合以水倒灌智氏大营,智襄子兵败被杀。韩、魏、赵三家瓜分智氏封邑,智氏家族两百多人惨遭杀戮。智氏亡而三晋分,三晋分而七国立,中国从此进入战国时代。豫让为给主公智襄子复仇,留下了“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”的历史典故。
5、李斯:碎尸万段、毁宗灭族。
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,史称“商鞅变法”。政治上,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、军功爵位、土地制度、行政区划、税收、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,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;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、奖励耕织,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。
然而,李斯听从赵高的话,使胡亥阴谋夺取帝位后,却被以谋反之罪告发,结果,李斯被判刑,刺字,割鼻,截趾,枭首,最后斩为肉泥,宗族子弟,一律处死。
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,于崇祯二年(1629年)击退皇太极,解了京师之围后,魏忠贤余党以“擅杀岛帅(毛文龙)”、“与清廷议和”、“市米资敌”等罪名弹劾袁崇焕,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,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。
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、机警敏捷,长大后拜大儒宋濂为师,为同辈人所推崇。洪武三十一年(1398年),明太祖死,惠帝即位后,即遵照太祖遗训,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,先后让他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。 燕王朱棣誓师“靖难”,挥军南下京师。惠帝亦派兵北伐,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。 建文四年(1402年)五月,燕王进京后,文武百宫多见风转舵,投降燕王。方孝孺拒不投降,结果被捕下狱。
比干认为,君主有过,作为臣,不谏就是不忠,怕死而保持沉默就是不勇,提出建议不用那就得一死了之。比干要做一个至忠之臣,于是,他拜见纣王,强谏三日而不去。纣王特不耐烦,说你凭什么呀?比干说,凭善行仁义。纣王发怒说,我听说圣人心有七窍,我来看看你有没有七窍?便命人杀掉比干,真的挖出心来看。
李斯早年为郡小吏,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,学成入秦 。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。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、成帝业,被任为长史。秦王采纳其计谋,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,离间各国君臣,又任其为客卿。秦王政十年(前237年)由于韩人间谍郑国入秦,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。李斯上《谏逐客书》阻止,被秦王所采纳,不久官为廷尉。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。秦统一天下后,与王绾、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,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。被任为丞相。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,销毁民间的兵器;反对分封制,坚持郡县制;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《诗》、《书》等百家语,禁止私学,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。还参与制定了法律,统一车轨、文字、度量衡制度。李斯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。
公元前338年,秦孝公逝世,其子秦惠文王继位。秦孝公去世的同年,商鞅因被公子虔指为谋反,战败死于彤地,其尸身被带回咸阳,处以车裂后示众。
商鞅(约公元前395年-公元前338年),战国时期政治家、改革家、思想家,法家代表人物,卫国(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)人,卫国国君的后裔,姬姓公孙氏,故又称卫鞅、公孙鞅。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,号为商君,故称之为商鞅。
比干,子姓,比氏,名干,沫邑(今河南淇县)人。商代帝王文丁的次子,帝乙的弟弟,帝辛(商纣王)的叔叔。比干是帝辛的叔叔,也称王叔比干,是殷商王室的重臣,官拜少师(丞相)。20岁,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商王帝乙,受托孤重辅帝辛(殷纣王),先后辅佐殷商两代帝王,忠君爱国,为民请命,敢于直言劝谏,被称为“亘古忠臣”。从政40多年,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,提倡冶炼铸造,富国强兵。终年63岁。
袁崇焕(1584年—1630年),字元素,籍贯广东东莞石碣,通籍广西梧州(籍贯争议)。明朝末年蓟辽督师。
6、彭越:剁成肉酱,被人分食。
吴起一生历仕鲁、魏、楚三国,通晓兵家、法家、儒家三家思想,在内政、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。在楚国时,曾主持“吴起变法”。后因变法得罪贵族,遭其杀害。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,被称为武庙十哲。宋徽宗时被追尊为广宗伯,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。
1、比干:被挖心而死。
2、荀瑶:头颅做成酒器。
4、商鞅:五马分尸。
万历四十七年(1619年)中进士,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,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。在抗击清军(后金)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、宁锦大捷,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。
8、袁崇焕:被千刀万剐。
3、吴起:乱箭射死。